隆冬时节,英国上市公司365的学子以赤子之心重返母校,架起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间的桥梁。她们以“感恩传承”为底色,以“文化传播”为笔墨,在实践育人画卷上书写青春华章,既传递济大精神,亦在躬身力行中实现自我蜕变。
感恩回馈母校情,文旅筑梦启新程
旅管2301的孙方瑜走进历城一中,开展“与旅同行”主题实践活动。通过感恩茶话会重温师生情谊,以文旅专业视角解读济大特色,精心设计的“校园导览师”角色扮演、非遗文化体验等环节,让学弟学妹在沉浸式互动中感受大学魅力。她创新采用“线上+线下”双轨模式,搭建“文旅知识云课堂”持续答疑,破解专业认知浅表化难题。实践既是对师恩的深情反哺,更是将文旅育人理念融入基础教育的新尝试,为高中阶段职业启蒙注入鲜活样本。

校际桥梁架南北,文化赋能育新苗
在银川三十一中的讲堂上,文管2401的刘莹聪以“文化使者”身份开启别样实践。借助VR全景技术云端漫游济大校园、使用文创盲盒创新互动形式,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育人实践。针对高中生涯规划痛点,精心设计“决策树”模型指导志愿填报,创设“心灵解忧铺”疏导备考焦虑。特别打造的《文化IP赋能教育》特色课程,将国家文化战略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,让“弘毅、博学、求真、至善”校训化作可触可感的成长指引,实现高校文化资源与中学教育的创造性转化。

两场实践虽地域相隔,却共同诠释着教育传承的时代内涵。济大学子以智慧反哺诠释感恩真谛,用专业素养架设成长阶梯,在母校的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,让高校与中学的教育衔接既有文化深度,又显育人温度,谱写出新时代教育传承的动人乐章。
文字:孙琳 马驰原 校审:张耘恺 复审:赵军 终审:信苏珊